天域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天域小说 > 熬霜煎雪 > 第81章 魔神

第81章 魔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秋节不回家的人不少。厂里的人虽肉眼可见的少人了,但食堂还在营业,我能听见父亲和别人都说台风把空调弄坏了。九月的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还挺闷热的。我坐在车里看书,还嫌坐着低头难受。父亲却完全没感觉,车内有空调,就是不能站直了身子,常在家中坐在床上,但不会站起来看书,也就是不习惯而已。

父亲问我为什么不戴帽子,这里人人要戴帽子。我没回答,他刚说完,就有一个人没戴帽子从我身边走过。我知道一件事。某人蹲了几十年的监狱,等刑满释放,为什么他不惜犯罪也要回到监狱呢,因为他被体制化了,父亲也一样。

9.17,我又梦到打卡机器了。话说,从小时候长这么大,抱过我的女孩就是隔壁家的两人。新竹那次是抱着我和我姐,天上打雷,她要安慰害怕的我们。庄星星那次是我和她晚上出去玩乐,临到家前,她突然抱过来,我躲闪不及,属实没反应过来。她笑嘻嘻地很快分开,我脸飞红,确实害羞了。以前还有个小学同学,叫陶欣悦,我哭了,她还扶着我回到教室。后来有人问我是不是喜欢她,我却摇头否定。她听了,在此之后也不常和我说话。

中秋的月亮真圆啊,太圆了也不好。我忽然想起来今天是中秋,忙抬起头望月,刚看书眼乏,未能发觉今晚上的明月皎洁圆亮,真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圆的月亮。

中秋我在厂里上夜班,不过今儿工作量少,等下班就是了。某些人应该看不到中秋的圆月,他们在遮天蔽日的厂棚,而我大概今晚就能看完红楼了。

妈的,我用了整整一天才看完《红楼梦》。这些天下来只剩十几章没看,读完以后,一天时间就过去了。果然是浪费之举,不好看。

“后期手抄本的整理者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在程本中尤为明显,几乎遭到全面删除,这导致了书中原本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扁平化。凡此种种,对《红楼梦》的艺术价值都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只有前八十回为原著。

“目前所发现的早期手抄本中,均不超过80回。程本对作者未完善的原稿进行了修补,为符合后40回结局而对前文的部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了重新规划,如对袭人的大加鞭挞,严重违背作者原意。”

“曹雪芹的原稿传世仅存前八十回,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的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

“如果说这本书是曹雪芹根据自身经历写的,书中人物皆有原型,那么脂砚斋就是很清楚的知道每个原型是谁的。”

“而在一些批语中,也可以看出脂砚斋对于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很是羡慕。例如黛玉第一次见到贾母,脂砚斋批语“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理”“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此一段文字是天性中流出,我读时不觉泪盈双袖”

“写到贾母说起自己女儿之死,脂砚斋评“不禁我也跟他哭起。”写到王夫人屋子中,宝玉常用的炕桌,脂砚斋评“伤心笔,落泪笔写到马道婆施法害如了宝玉,被僧人和道人救回,贾母,王夫人等如得了珍宝一般。脂砚斋评“昊天罔极之恩如何报得?哭杀幼而丧亲者”所以正如许多红学家猜测的那样,脂砚斋应该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由湘云的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可知,湘云是父母早亡的,所以她很羡慕父母对子女的爱。”

“在史湘云判词的地方,很罕见的,脂砚斋是没有一句评语的。如果脂砚斋是湘云原型就很好理解,自己怎么评论自己呢?而在“乐中悲”这首曲子里,这句“襁褓中,父母叹双亡”这句后脂砚斋评道:“意真辞切,过来人见之,不免失声”也让人觉得脂砚斋就是史湘云。还有一段说到湘云劝宝玉向学,宝玉不高兴了,脂砚斋评“此际不同湘云一语,湘云也实难出一语”这个点评就非常微妙了。根据甄士隐听到的好了歌中“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的脂砚斋批文“宝钗,湘云一干人”来看,湘云是属于活到年纪比较大的角色的,所以曹雪芹写文的时候湘云还活着的推论是合理的。”

“脂砚斋点评“后百十回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这里百十回,可以是泛指,也可以说脂砚斋是知道全书的长度的。再来说说脂砚斋和曹雪芹之间的关系,有人说是夫妻,也有说是知己,我个人感觉,不是太像夫妻,因为很多评语,不是那种很亲密的感觉,而更多的是欣赏曹雪芹的才华以及对往昔的追忆。在“乐中悲”这首曲子中也提到“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让人觉得史湘云应该是嫁给了一个和她比较般配的另一半的,但是很不幸没能白首,她后来是守寡到老的。所以很有可能是史湘云守寡,和曹雪芹一直保持良好联系,但是两人没有结为夫妻。但在曹雪芹过世之后,脂砚斋有评语“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居然打倒了后来无数的团圆《红楼梦》,居然替中国文学保存了一部有悲剧下场的小说!”

“乾隆与和珅出重金收买高鹗而伪写的后四十回,乾、和二人认为“这部‘邪书’不能让它照样‘流毒’,必须加以‘抽撤’。于是他们将八十回以后的原著,全部销毁,另觅‘合宜’之人‘撰成全部’。”

“两百多年来,广大读者看的就是这个一百二十回本。清代《红楼梦》续书有几十个,只有这个后四十回能接在八十回后流传,并已经不可替代,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广大读者接受了它,得到读者认可,这是事实,是了不起的评价。”

“续作在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性格上发展了悲剧冲突,使得《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中心——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发展和结局,基本上保持了前八十回所显示出的悲剧的气氛和性质。这样,就使得围绕续作问题自发地展开的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文学的激烈斗争,至少在这方面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在这个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上,后四十回发挥了它的艺术吸引力,因而和前八十回形成了一个整体而留传下来。”

“在未确定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书的时候,大家都很公平的去欣赏,而且说非常精彩,一经证明是续书,大家都改变态度,我以为这是不对的。我以为高鹗在文学上的修养,或者比曹雪芹还大。”

清人乐钧《耳食录二编》(卷八)有这样一个故事:“近时,闻一痴女子以读《红楼梦》而死。初,女子从其兄案头搜得《红楼梦》,废寝食读之。读至佳处,往往辍卷冥想,继之以泪。复自前读之,反复数十百遍,卒未尝终卷,乃病矣。父母觉之,急取书付火。女子乃呼曰:“奈何焚宝玉黛玉!”自是笑啼失常,言语无伦次,梦寐之间,未尝不呼宝玉也。延巫医杂治,百弗效。一夕,瞪视床头灯,连语曰:“宝玉,宝玉在此耶!”遂饮泣而瞑。”

“上八十回的文笔,和下四十回的文笔,融化得没一点痕迹,我们若不是知道这书是两个人做的,绝不会疑心是两种笔墨,这也是自古有续书者以来不常见的事。

吾以为《红楼》之得传,初固毋待于后四十回之绩,然真正赚得天下后世儿女一副眼泪者,一大半在后四十回。”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第一流小说,所以能迷了万千的读者为之唏嘘感涕,所以到二百年后仍有绝大的魔力,倒不是因为有风花雪月咏菊赏蟹的小品在先,而是因为他有极好极动人的爱情失败,一以情死,一以情悟的故事在后。初看时若说繁华靡艳,细读来皆字字血痕也。换言之,《红楼梦》之有今日的地位,普遍的魔力,主要是在后四十回,不在八十回,或者说是因为八十回后之有高本四十回。所以可以说,高本四十回作者是亘古未有的大成功。”

“人们喜欢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我则喜欢看后四十回。人们若有成见,以为曹雪芹的技术高,我则以为高鹗的见解高,技术也不低。前八十回固然是一条活龙,铺排的面而俱到,天衣无缝,然后四十回的点睛,却一点成功,顿时首尾活跃起来。我因为喜欢后四十回的点睛,所以随着也把前八十回高抬起来。不然,则前八十回却只是一个大龙身子。呆呆的在那里铺设着。虽然是活,却活得不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